中新社宜昌6月21日电 题:中国龙舟运动何以风靡全球?
——专访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承志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相关资料图)
又到一年端午时,世界各地的龙舟陆续“出水”。
龙舟运动为何传承千年依然兴盛?它如何逐步走向世界?龙舟文化又如何融入西方运动文化中?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非遗传承人、武汉大学特聘研究员郑承志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析。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关于中国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也是龙舟运动发祥地。龙舟运动与屈原文化有何种关联?
郑承志:龙舟运动与屈原关系密切。传说屈原投江后,其妹屈幺姑划着船去找哥哥,边划船边高呼,“我哥回哟”“我哥回哟”。父老乡亲得知,纷纷划船寻找屈原。大家争先恐后,形成了龙舟竞渡。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唐代魏徵《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与其他地方赛龙舟不同,秭归龙舟赛,游江招魂仪式是必备环节,以此纪念屈原。
2021年10月,中国龙舟争霸赛在湖北秭归县徐家冲港湾国家级龙舟训练基地举行,图为龙舟游江仪式。聂爽 摄中新社记者:“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湖北秭归传统龙舟运动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为何传承千年依然兴盛?
郑承志:秭归龙舟竞渡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且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竞渡习俗。之所以经久不衰,正因其具有强烈民族特色与运动魅力。
秭归划龙舟时间长。每年五月端午节期间,初五“头端阳”、十五“大端阳”均要划龙舟;有输了比赛而不服的,约定二十五“末端阳”再来一次。
秭归龙舟竞渡有完整的祭祀礼仪,包括祭庙、祭江、竞渡、回龙(舟)等程序,还有一整套锣鼓和唱腔。这也是秭归龙舟竞渡的最大特点。
秭归龙舟竞渡氛围浓厚。只要条件允许,在外的秭归人都要回乡参赛;农民夏收夏播农忙已过,也是参赛运动员。秭归龙舟的赛法很多,有两舟赛、拖艄赛、三舟赛、多舟赛、对江直划单边赛、来回赛、上下直划赛等。
秭归传承久远的端午龙舟竞渡,不仅是民众美好的文化记忆,也是民俗娱乐生生不息的活力展现。
2021中国龙舟争霸赛现场,来自福建、浙江、湖南及香港等地的12支龙舟队展开角逐。聂爽 摄中新社记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龙舟运动是如何逐步走向世界的?
郑承志:屈原是世界和平理事会1953年选出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作品及精神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认为,龙舟运动走出去和屈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密切联系。
在古代百越文化的影响下,传统龙舟习俗在东南亚与日本扎根。近代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中华龙舟文化在海外传播和推广的主要力量,龙舟运动伴随华侨华人的迁移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作为一项独立运动项目得到广泛推广,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并将全国龙舟锦标赛冠名为“屈原杯”。随着赛事步入正轨、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迈进。
2009年9月,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作为国家保留的节庆活动项目在宜昌长期举办。依托这一节庆活动,秭归连续多年举办各类龙舟赛事,并远赴加拿大、香港地区等地参加比赛或表演,向全世界展现秭归龙舟的风采,推动龙舟运动逐步走向世界。
2005年第七届世界运动会上,龙舟首次作为表演项目出现,同年举办的东亚运动会将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龙舟运动第一次进入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此后,龙舟又成为亚洲沙滩运动会、广州亚运会等多个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这些赛事的推动下,国际龙舟联合会逐渐壮大,比赛逐年增多,规范性也逐步加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龙舟运动的官方组织,定期举办龙舟赛事和龙舟运动相关活动。
2018年8月26日,印尼,2018雅加达亚运会龙舟女子500米决赛赛况。ADEK BERRY摄2007年4月27日,国际龙舟联合会成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的正式成员,龙舟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了更广阔的推广平台。
2021年,赛龙舟作为展示项目在日本的海之森水上竞技场亮相,成为中国龙舟划向奥运会的关键一步。
中新社记者: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有5000多万名龙舟爱好者。龙舟赛不仅进入亚运会,也被东京奥运会列为表演项目。中国龙舟运动为何如此吸引世界的目光?
郑承志:中国龙舟运动之所以吸引世界目光,是因为其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的共性,又有几个主要特点:
其一,龙舟竞渡历史悠久,龙舟文化影响广泛。宋代文学家陆游曾写下《归州重五》:“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唐张建封《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都生动描述了龙舟比赛动人心魄的壮观景象。
其二,龙舟彰显家国情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漂给屈原》云:“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从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声,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
2023年6月21日,“中国端午 诗意宜昌”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盛大开幕。图为开幕式上文艺表演舞蹈《屈原》。张畅 摄2017年端午节,我受邀赴台湾彰化参加屈原文化节暨龙舟赛仪式,并担任献礼官,此次活动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和欢迎。可见,两岸同根同祖,根植于血脉中的共同精神信仰和传统文化基因是相通的。
其三,龙舟运动有别于西方赛艇、皮划艇运动之处在于,龙舟是单边划行,且配有鼓手和舵手,独特的团队设计、不同的技术特点,让龙舟呈现出与赛艇完全不同的比赛场景和氛围,更具观赏性。
如今,龙舟已拥有规范的竞技标准,全球5000多万名龙舟爱好者被吸引,加入龙舟运动中。
中新社记者:如何拓宽龙舟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借龙舟赛事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
郑承志:多年来,将龙舟运动与文化资源相整合,实现体育、文化与经济的多赢,已成为众多地方发展龙舟运动的共识。因此,守正创新,是龙舟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拓宽龙舟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2018年,我策划了“中华屈氏第一村”秭归县归州镇万古寺村“二月二龙抬头”龙舟入水仪式。随后的春季龙舟竞渡引起社会关注,当年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经典项目。后来我们在直道竞速、传统龙舟展演的基础上增加了龙舟拔河比赛,受到热捧。
2022年3月4日,在秭归县归州镇万古寺村,当地村民抬龙头下水。聂爽 摄这些年来,很多地区在接受国外邀请参加龙舟表演和比赛的同时,也多次组织国际龙舟赛事。“走出去、请进来”,参加、举办各种龙舟比赛成为龙舟运动与世界对话的主要途径。今年6月20日至23日,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在秭归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龙舟队将在屈原故里竞技、切磋和交流。
随着龙舟符号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龙舟运动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底蕴的载体之一。(完)
受访者简介:
郑承志,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非遗传承人,武汉大学特聘研究员、校外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级教学督导,湖北省级优秀理论宣讲员。常年主持人类非遗——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龙舟赛祭祀屈原(龙舟)仪式,曾赴北京、重庆、台湾彰化策划主持端午仪式。长期担任央视国际《传奇中国节·端午》栏目嘉宾,并多次担任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全媒体直播嘉宾,解读端午习俗。出版有《秭归风物传说》《三峡秭归风俗》《魂兮归来——六十二问话屈原》等多部著作。
标签: